Wednesday, March 18, 2009

論政 :“聯美制俄”和“聯美制日”????

論政,是論政道,政策,還是政略?我的觀察是多數爭拗是源於一方以政道而另一方以政略論時事。前者著眼的是價值,後者關注的是效果。儘管兩者互有關聯,卻不是一種固定的因果/主從的關係。就以這幾天爭論的事件來說:自由民主法治及其附屬觀點和解決矛盾的理念均是討論價值問題;可是,在國際關係中除了看應不應該這樣做,始終還要問能不能做,怎麼去做,這是方法問題。練先生提出法理上和技術上的依據甚好,至少能用較簡單別人也能接受的方法解決爭端。但是,這卻不表示在現時的情勢中雙方都會依這些框架來解決。於是這要求雙方都會有其他大小“非標”甚至“非法”的動作,這既沒有甚麼出奇,也難以完全可以用政道來規範。因此,當實際分析該事件時,除了看雙方正路的依據,也需要看當時的環境以及可供選擇的方案,甚至是否還要把事件衍生其他的含意。

順帶一提,我一直看到壇友提出“遠交近攻” 甚麼的來提出“聯美制俄”和“聯美制日”。先不論後兩者;遠交近攻既有秦滅六國的成功例子,亦有金滅遼後再滅北宋的失敗例子。聯美制俄還是聯美制日,關鍵根本不是中國民主與否,而是中國究竟會否和能否成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或者被美國弄為假想敵。這是以國際權力爭鬥而不是什麼理念為基礎的。美國打伊拉克,是打給世界特別是歐洲看,回應回應你這個歐盟和歐羅有機會帶來的競爭。法國叫得最厲害,皆因西歐中以法國在中東有最大利益。

以現時的情勢來說,美國仍然是把中國當作最大的兩個假想敵之一(另一個當然是俄國);日本對美國則根本不痛不癢—琪子而已。把日本納入導彈防禦系統是一把雙刃刀:既可以向著中俄,又可以控制了日本本身的軍隊—誰知道美國賣給日本的設備中會不會有”over-ride” 或突然死亡的裝置以防止日本反骨?如此美國對中國” 制日” 毫無需求;至於制俄:要是中國的實力/潛力比俄國更強,制來作甚?反之亦然。美國的重點仍然是讓中俄兩國互相制衡,誰強就傾斜另一方。中俄亦然。所以老鄧的養晦韜光的策略,把盡可能把俄國頂上去然後自己跟在身後,又或者就算俄弱更不能乘機踐踏以多樹美國的敵人才能就中取事
,方為對策。



AND :



不論制還是防,甚至攻,說到底都是製造/改變形勢使敵就我。現代的利益並不單止在人和土地,尚有貿易,知識以及衍生出來的價值觀。因此,國際關係變得多樣和自相矛盾化,難以只用一種觀念和策略貫穿。外交和戰略也變得不穩定和多變。要在這種形勢下不被環境牽著走,較簡明的方法就是為自己定位。以中國而言,不爭全球主導,不爭全球第二/最大的” 反第一勢力” ,力爭東亞主導(連日本亦要爭取過來),力爭最有影響力的第三勢力,從而爭取時間和空間在受最少外力干擾下完成國內政治和經濟的改革,是為最合當前甚至三十年內中國的國際定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