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6, 2009

美國的通脹和美元存底國的通縮

這兩天美國拍賣了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和2年期的國債;折算/孳息率分別是0.120%、0.160%、0.255%,0.460%和1.119%;超額認購比分別是3.62、3.89、3.49,3.44和2.68。總拍賣額至現時為止有1600億美元,尚餘5年和7年期的國債將會在今天和明天拍賣。

按常理說,拍賣國債應該有從市場抽走資金的作用。不過,假設在拍賣中取得的貨就在今天賣出,故事卻又未必如此簡單。現貨國債的報價(以折算/孳息率來報,cf bloomberg) :3個月的0.160%、6個月的0.25%、1年的0.47%和2年的1.06%。一年期或以內的短債是打和或微蝕;兩年期的孳息率就由1.119%下降到1.060%約49點子的差距,已經有微賺。再看5年期的:上次拍賣時(5星期前) 孳息率是2.689%,現時則報2.46%,已經有229點子的差距。如果再反轉頭看5星期前拍賣的短債:3個月的0.19%,6個月的0.275%,1年的0.47%和2年的1.08%來比,最多是30個點子的回報,基本可以當打平論。如果把2年期的和5年期的相比,完全看不到” 正常” 的孳息曲線的邊際利率遞減。

這個正是量化寬鬆的結果。

美國政府的做法是可以在拍賣後隨即以更高的價格向市場買回,借此變相注資入買家(通常是機構投資者和基金) ,這一點大家都已經知道。但是,由短債本身上落不大長債的上落卻可以做相當的買賣來看,” 以短補長” 來壓止長債孳息狂飆(雖然已經飆了不少) 並” 順便” 泵錢入各基金的口袋中是現時美國一石二鳥的做法。最明顯的代價是美國的債務更上層樓:因為就算不少央行已經泵了手上的美元去買短債,但是美國政府始終還是要擴張其信貸規模才能繼續量化寬鬆。

另有一個不那麼明顯的代價,不過卻是由短債購買者,即主要是各央行,來承擔:把自己的美元存底去支持美國的長債卻又同時增加美國的債務。這對於自身有硬貨幣的國家來說,主要影響的是兌美元匯價的波動。但是對以美元為存底作為其法幣的支柱的國家來說,這等於把它的信貸能力逐漸抽空—因為美國的消費既沒增長,無法賺取美元;更兼美國國債的膨脹會令美匯進一步受壓,使手上的美債資產更進一步貶值。更可怕的是,為了不使自己血本無歸,更要繼續消耗手上減少中的美匯去買美債撐美元,步入惡性循環當中。一旦自身的融資能力越來越弱,則國內發展的項目也會因為資金不足而遭腰斬,更不用說一般企業會在信貸環境重新收緊下陷入困境了。甚至會出現美國通脹時另一國家通縮。

“出來行,遲早要還” — 不過到底是由誰去還,這是一個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