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9, 2009

半年結(二)

股市:

現在無論美國,中國還是香港,都是"政策市"。 美國的政策會在通脹炒得火熱時透過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定息資產去減低貨幣流通量,壓平孳息曲線,加大短線和減少長線風險回報期望,達到為資產價格降溫的效果(可見於上周各指數在星期一後FED Fund Rate由0.35%跌到-0.12%的上升反應)。但是基於經濟復甦的基礎不穩,同時害怕一抓緊就發生連鎖反應,所以一看到資產市場的下跌勢頭開始成形,沽盤湧現時,將會重新加強貨幣供應以利新的炒家加入炒上,並鼓勵有貨的人持有以擊退沽盤。估計這局面可以維持至下年初當局勢明朗,歷史數據都穩定的時候。

中國的政策,由於採取盯緊美元的貨幣政策,因此貨幣的供應會跟隨美國上落。不過,當落實到市場時,由於國家會把消費物價和失業率加在一起考慮,因此既會有一些特定優惠政策去鼓勵消費,另一方面會盯緊樓價、油價和各種商品原材料價,以防通脹影響民生。如此,當這幾種價格走俏,牛氣衝天時,政府會逐步加強控制力度,使它平穩。同時也鼓勵部份企業出外購買資產,以疏導過熱的資金。一旦貨幣供應減弱,又或者環境不穩之時,國家又會在政策執行上防鬆,再加開些基建工程以穩定人心以及防止外來資金大舉撤退做成動盪。

香港本身沒什麼政策,基本上是其中一個冰火交匯之地。H股,A股,還有二三線股在對以上兩個市場的不同憧憬下就會有不同的表現。

以美國而言,投資金融巨頭以其人脈,品牌,和熟練的技巧能繼續運作暢順,而綜合性的金融機構則因為牽涉太廣技巧不夠而陷入深淵。地產市道則苦於庫存和市民疲弱的信貸而無法大舉脫手套現。另外,一些以往的大象亦因欠債過度而令到股民對它們失去信心。以美國過往的情況來看,要真正復甦,就要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各種科技股和高端工業股(和中國有機會合作)有其炒作甚至長線投資的價值。

以中國而言,國家本來就已經宣佈了要扶助的產業。不過要留意的是某些行業或因掌握不了原料供應(如鋼鐵和食品加工) 或因控制不了市場價格(如電力,電網,煤礦,石油,糧食等等) 而在一定的期間盈虧倒轉。樓市的過熱已經引起中央的注意,而且有部份勇字當頭的地產發展商已經超高價買地,因此要細擇。銀行和金融業在政府的政策下穩定並有成長空間。環保工業本來頗有可為,然而在品牌和銷售網絡(特別在海外) 建立尚未完整之際,其利潤會給外國剝削掉;內銷則國內的環保又未真正成氣候,故此也需要細擇。內銷股除有品牌外,其他不樂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