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切勿迷信技術分析 (刋於2010-2-10信報財經版)

最近,無論股市,滙市、金市、甚至樓市都出現異動,投資者紛紛意圖避險和賺錢。當市況波動時,往往需要在電光火石間做買賣決定。就算事前做足功課,分析整體經濟、行業和個別公司的優劣,在時間匆忙時,很難依靠這些做較客觀的決定。

所以,有投資者寧可簡化基礎分析(甚至不做),把省下來的時間研究其價格走勢,企圖從中找出規律,利用它來預測未來價格變化,藉此快人一步圖利。

走勢不是定律

然而,和自然科學不同,各種投資是人的事。人有共性,故此行動會有相似;每個人亦有其個性,所以面對同樣的事,卻又可以有不同反應。同理,資產價格走勢在同樣條件下或有相似的變化,但是這是沒有保證,也可以隨時橫生枝節。這是分析價格走勢時緊記的一點:走勢不是定律,不會完全重複。

既然想通過理解人對資產的估價規律,預測將來變化,則理所當然要理解當價格變化時有什麼足以影響大量的人的決定的因素,以及什麼時機下聰明錢能夠獲利的理據。

因此,研究價格歷史,就不能抽離地只找什麼黃金交叉、死亡交叉,又什麼頭肩頂等等。必須和同時間發生的事件串連起來。這是第二項要點:圖表和事件聯立來看,了解投資者心態。

除了看價格上落變化,尚有一些工具幫助更進一步理解表象後的底蘊和趨勢。這些都是統計學的工具。統計學的精義倒不是收集一大堆數據,然後拼命計一些連自己都不明白的數字,而是先認識一個事件發生模式,並配之以適當工具去解釋不確定,但又有範圍的現象,比如「擲銀仔」會用二項式模型(binominal model),而不是正態分布模型(normal distribution model)去解釋,事關擲銀仔只有兩個結果:「公」或者「字」 。

所以,第三要點是:統計模型不是神,要和現實連繫起來才有用。各種的指數其實不外乎量度以下的特質:價格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價格的「慣性重量」,價格在某水平的「平衡和穩定性」,價格的「變化率」 和買賣對比。平均價和中位數都在量度價格變化的重心。移動平均值則量度價格的「慣性重量」。

所謂慣性重量,大家可以想像,一輛小汽車和一列火車加速和剎車時的分別。同理,愈長時間的平均值,就愈像一列火車,要轉勢就要更大能量。因此,才有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的出現。用常識都可以知道當短期向上,趨勢能扭轉長期下降趨勢,則上升力量極強,反之亦然。

至於保歷加通道就是用來量度價格在某水平的「平衡和穩定性」。保歷加通道由標準差組成。二個標準差是指有66.7%數據包含在此上下限內,四個標準差則是95%。當價格超過這些極端範圍,自然就表示有極端情形發生。

再深入一點,有沒有一隻正常買賣股票,能在同一個價格保持很長時間?正常來說,當然沒有。因此,好端端一隻股票,當它的保歷加通道收窄,就表示轉勢就來出現。

統計模型要符現實

隨機指數是由改變率構成:比較較敏感的價格變化率和較具「慣性」的價格變化率。再同樣用汽車和火車做比喻:如果移動平均線單純看車輛的慣性,則隨機指數比較汽車和火車加速和減速的變化。至於RSI,則毋須多言,自然是看買賣雙方的對比。

如果理解上述指標的實際意義,有助監察時能聯想市場的形勢,再加上前述的三點原則:走勢不是定律,圖表和事件聯立,和統計模型要符合現實,相信至少不會因迷信某些模式而誤中副車,甚至被誤導,並透過較直觀的分析,洞察人心獲利。

dtwchan@yahoo.co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