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近壞消息頻傳,令人懷疑其經濟如何。英國自二戰後已無往日的強勢,就算最近十年的復蘇,主要是依賴金融業,特別為東歐和中東各有錢人和財團融資和集資,並由此再發展房產和私募基金類別,最後惠及消費。
大力拓金融業後果
英國又由於為了大力發展金融業,倫敦採取比美國紐約更寬鬆的措施。好處自然是更多資金流入;壞處是萬一哪裏發生金融的系統風險,英國是躲不過的。金融業,以及把它們攬上身的英國政府,自然難獨善其身。
首先,看看英國政府自身的狀況。被逼到要向銀行家開徵「暴利稅」,除了官方說的,要防止銀行家過度向錢看而走鋼線外,這亦是為加稅「開頭炮」。試想想在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的時間居然還要開徵新稅,不怕給選民唾棄嗎?而被逼開新稅,情況還好得了哪裏?
英國的政府無溢價債券(五年期、十年期及二十年期)由2004年至2005年,三者的孳息變化不大,而且其孳息率相當一致,當時對後市的通脹預期是非常穩定——當時正從沙士後走出來,全球經濟開始復蘇以及穩定增長的時間。
另一階段由2006年至2007年金融危機開始出現前,這時的孳息伴隨通脹開始上升,而且已經出現孳息曲線倒轉的現象,亦即危機準備爆發。到了第一次金融危機爆發時,資金避難曾經令債券價格上升。
可是,到了2008年9月第二次形成金融海嘯後,債券孳息的下降完全是受政府大幅減息的影響。有趣的是,打從2009年2月至今,五年期和十年期及二十年期的債券孳息就分別相差約113點子和157點子!這不單顯示市場對愈後的時間愈沒有信心,以及預期通脹會飆升外,還顯示英國政府將愈來愈難融資。
以英國零票據國債孳息率和三個月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相互比較,在2007年年初,三個月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比英國國債的孳息尚要高出約100點子,而這是正常的。
發達國如英、美及歐洲的政府國債風險,理論上應該是最低的,更何況同業拆息只是銀行間短期拆借的成本,銀行理論上應維持充足的現金和資本基礎去周轉日常業務。可是,金融海嘯後在政府的量化寬鬆下,銀行間的拆借成本被壓低至比風暴前更低的水平。
與此同時,英國國債的名義孳息率,除五年期的下降較顯著外,其餘的變化也就在100點子內(基準利率已減了150點!),甚至如20年期的約10點。
主權信用或被降級
結果是目前的國債孳息就算五年期的,都比三個月拆息高出200點子以上,更不用說其餘的更高出300至400點子強。無論是預期通脹惡化(這個值得商榷),還是英鎊風險大幅增加的角度來看,市場對英國金融制度和英國政府的信用都沒有信心。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已經把系統風險「攬上身」。
市場最近賣出的英鎊息率期權合約的引伸波幅,已經由年初約50至60%,上升至現在的70至75%之間,英國的CDS亦上升了14點至84點,和意大利相若,再加上大額財赤和主權信用可能被降級,以及其「大客」 東歐和中東相繼出事,而且英國不能像美國一般濫印銀紙下,國債還是被接受,也沒有中國的豐厚儲備,或者像澳洲政府自恃資源豐富而大膽加息籌錢,英國的情況不大妙。
一個活躍「金融國」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影響全球,投資者宜多加留意。
dtwchan@yahoo.com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