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起希臘,尚有幾點有趣的觀察與讀者分享:
一)希臘採用歐羅前,希臘央行是真正的央行,其擁有其他金融機構的貨幣資產及貨幣負債,主要都是希臘本土的金融機構,其他地區佔5%都不到,但是自加入歐羅區以來,情況倒轉,現在希臘央行手上的貨幣資產和貨幣負債,都是其他歐羅區的為主。
希臘央行由主導希臘本土貨幣政策的機構變成如香港金管局一樣管理海外資產去維持聯繫滙率的機構,只不過希臘更極端,連自己的貨幣也沒有,但是要管理着歐羅區整個資產負債並和希臘本土「 獲歐洲央行分發」 的歐羅配對。這對於像希臘這等小國,是成本既高又沒法進行真正管理的貨幣政策。好起上來太火,差起上來就「 前途似咁」。
二)由前點引伸出來,希臘央行由只為希臘政府作資產管理和融資,變成把希臘政府當成「 其中一個客仔」 來「 做生意」。當央行主要財源來自政府,幫政府資產作風險分散管理也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央行主要由其他地區拆入資產,而且主要投資在其他地方,則希臘政府無足輕重,自也不用真正為其負債把關。(這和美國聯儲局先從美國政府拆入其國債再做貨幣發行是兩件事)
三)同理,基於第一點,在加入歐羅區前,多數是由希臘本地貨幣機構持有希臘央行資產,並以此換取貨幣和信貸,以進行進一步的本土融資於本土其他資產,例如商業貸款和房貸。但是,自加入歐羅區後,本土銀行只持有少量的希臘央行資產(甚至少於戶口內的貨幣量) ,也只持有少量的本土金融機構資產,反而更多持有歐羅區其他金融機構資產。
四)借錢方面也由主要從本土非銀行機構在銀行的存款,變成同時和本土金融機構及歐羅區國家、其他國家,以及各種貨幣基金的借貸。
換句話說,原本希臘政府是通過希臘央行籌錢,希臘央行通過政府資產買賣控制貨幣供應,可是這條鏈在加入歐羅區後早就不是這樣操作。發行貨幣由歐洲央行負責,希臘央行負責執行歐洲央行政策,希臘的銀行則可以跟歐洲各行拆借,有時甚至比跟希臘央行多,希臘政府則像一般客戶一樣去和各銀行「 做買賣」 而已。
如此一來,實際到底是不是希臘政府和希臘人本身洗腳唔抹腳,還是因為其本土金融因全球化而和本土供求關係脫節,導致在好景時熱錢湧入。這不單止引誘央行和銀行做更多更有風險的生意,也鼓勵政府去「 消費」,而不是調控或者對付通脹。
同理,在不景氣時,卻是泵再多的錢也只會令央行和銀行着眼於「 填氹」 而不是幫助周轉,也同時逼政府採取更緊縮的政策引起通縮,變相令更多公司倒閉,而不是替它們渡過難關,社會因此更加不穩定。
最高興的就莫過於其他「 做莊」 的金融機構。以此論之,歐央行和IMF的方案除了令希臘政府更沒有話事權,也更不用負責外,恐怕就是讓歐洲其他大金融機構更深入希臘去做生意了。
dtwchan@yahoo.com
Tuesday, May 18,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