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曾經在短短20分鐘內下瀉1000點。雖然根據現時的調查結果,這應該是人為錯誤造成,但是能夠在那麼短時間引發大舉拋售,也說明現時人心其實仍然頗為浮動。
浮動其實是正常的。
不錯,不少公司公布的第一季業績看來不錯。但是一來這是和去年相比,而去年的基數甚低;二來,本身有點實力的公司利用上年的艱難環境在會計上盡量敝賬,到今年就能在賬面上製造盈利。此外,表面看來艱難還可能得以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何樂而不為?
但是,看深點,其實美國經濟尚未真正復蘇。
美國早前公布的3月份建築開支數字(年度化後)是847.318billionUSD,比2月份的845.531billionUSD上升約0.21%,也是自去年10月來首次回升,被認為是復蘇的其中一個先兆。
私人需求疲弱
可是,仔細一看,私人建築開支其實仍然下降:其中私人住宅建築開支持續第三個月下降至251.807billionUSD,私人非住宅建築開支則連續第十三個月下降至298.998billionUSD,也是2006年7月以來的最低點。而且,如果不是在有政府政策支持的私立教育和醫療建築開支有所上升,相信私人部分的建築開支萎縮將會更嚴重。
既然私人建築開支有所下降,而總開支又有所上升,則必然是因為公共建築開支上升超過私人建築開支的下降。3月份公共建築開支總值由2月份的289.867billionUSD上升至296.512billionUSD,升幅約2.29%。雖然和去年同比下降了6.26%,卻是2010年以來最高。其中以能源系統、運輸系統、供水系統,以及醫療系統相關的建設比上月增加較多,分別是23.7%、12.4%、5.9%和4.9%。其餘如下水道、政府辦公樓、公共安全、公路和街道,以及保留區均有所增長。唯一大幅下降的是公共擁有的商務物業,下跌9.4%,和去年同比更大減31.3%。也就是說,建築開支的上升主要是來自美國政府的經濟復蘇政策,而不是私人需求增加。
至於地產市道方面,驟眼看3月份非常亮麗:不單止新屋銷售量從去年10月的跌勢中止跌回升至411000個單位,連新屋申請、已批准但未動工新屋和剛動工新屋量分別上升了7.54%、7.50%和1.62%。按道理,發展商應該對未來市道樂觀,不然不會重新動工興建住宅,再加上本月銷情甚佳,今人覺得整個市面應該強勁復蘇。
可惜,再看真點,似乎又不是那麼一回事。首先看看售價中位數:三月份是214000USD/單位。當上月的售價中位數是221600USD/單位時,則賣出單位僅為324000個而已。事實上.由去年7月起,但凡單月賣出單位超過400000個的話,則售價中位數就會在214000USD/單位上下,如果售價一超過此數,則銷售量應聲下跌到只得330000至360000左右。2月時其價格約221600USD/單位,則銷售量就只有324000單位左右。
售樓周期延長
再者,雖然新屋申請、已批准但未動工新屋和剛動工新屋量都上升,但是在建和已完成的新屋量卻不斷減少並屢創新低,只得489000和656000單位,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32%和21%。與此同時,新屋庫存量亦由去年三月可供9.9個月銷售下降至今年3月的可供6個月銷售。明顯地,物業界仍處於清理存貨的階段,更何況新屋銷售所需的時間由2008年10月起就有增無減,由只需要9.1個月到現在14.4個月。就算不再減慢,恐怕也很難很快就回落,這對將來的新屋申請和開工形成制約。
最後,當大家看看在2010年第一季的租房和購買房的空置率分別是10.6%和2.6%,都是自2003年計的高點,而且業主擁有住房率只得67.2%(即每100間住宅房就代表有67.2個人是業主),是自2000年第一季以來最低,而且尚未見逆轉。
單是從房地產這一大項來看,入住率低而空置率高、庫存不斷降低而賣樓周期仍然在延長、銷售價中位數在低位徘徊,建築開支全靠政府支撐下,三月份的新屋申請和開工增加更像補倉,銷售量改善就只因售價便宜,都缺乏真正穩固的基礎。在如此情況下,只要市場有點風吹草動就可以引發連鎖反應,縱使只不過是按錯鍵。投資者對這樣的情況必須多加留心。
dtwchan@yahoo.com
Tuesday, May 18,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