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 2010

側面看中國經濟 (刋於2010-3-2信報財經版)

前天在電台和跟上海友人中聽到,內地的公務員、國企和一些被鼓勵的外企帶頭增加屬下員工的薪金15至25%不等,有個別公司甚至達到30%之譜。

不錯,不少內地公司,無論出口還是內需,2009年下半年比上半年的營業額都改善了不少,但是別忘了和2008年相比,生意額都大跌五、六成。

所以,就算回升50%,和2008年相比仍然是下跌了25%。偏偏在生意尚未完全恢復正常之際,人工上升了15至25%。再者,對企業來說,再加上「四金」,就等於勞工成本上升了22.5至37.5%。

滬中小企經營困難

當然,對於公務員和國企來說,這是可以承受的。對於被鼓勵的外企來說,則相信在國家或地區政府的一些項目的爭取上會有更高得分。但是,其餘的民企和外企則將會在沒有政策的照顧下,面對原料和人工上升,甚至請不到足夠工人的問題。

按道理,人工加了,市面消費應該會旺盛。某程度上,的確如此。以上海來說,單是筆者居住的區域,最近已經有三個新的購物中心開業。儘管都不在交通最方便的位置,周末時仍然很多人在那裏購物。更不用說那些一向都旺盛的購物廣場,更是車水馬龍。

不過,與此同時,有兩點值得留意。

第一、 在這些商場的零售店,除電器舖外,多數是外資或者最起碼是中外合資品牌,賣的也主要不是國產品牌。

第二、當這些大型購物中心開始增多的同時,一些原本聚集獨立小商店和小餐廳的地段,如巨鹿路、北京西路、新閘路等等則受影響而關門。更重要的是,大型購物商場內的都是大路的連鎖品牌,而這些小商店則更多是個人或者家庭小本經營。

換句話說,在「谷內需」加薪和用政府政策扶持特定的行業和企業下,不受政府「祝福」的中小企,生意經營更為困難,令經營中的生意關門外出打工或者乾脆失業,同時又令受祝福的在缺乏競爭下,引致產品質量和服務質素下降。

更要命的是,當中小企經營困難,國企和外企則資金成本低,兼審批容易下,資金湧向資本市場,抬高股票和樓價,令到市民甚至中小企業主寧可炒樓、炒股都不願意創業,扼殺了最活躍經濟的小企業的生存和壯大機會。

專注炒股 不理生意

現在中國市民對股市的熱情仍然高漲:當筆者路過平常逛逛的一些小商店(文具店、影碟店、小藥房甚至小服裝店)時,發現店主(有些連店員)都聚精滙神看股票報價機,「眼定定」看着陰陽燭和RSI,用上海話嘀嘀咕咕的商量到底股市和後市如何,甚至不理熟客,專注炒股。對於投資老手來說,這意味什麼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筆者也發現在上海內環和北京的金融街至三環那些和商場一起的新建辦公樓 ,就算下面的商場再大、再美、再旺場,辦公樓的「水牌」 顯示有些層數(整層)是空租的。有些辦公樓甚至是「絕對空虛」,這種苦況英文《中國日報》亦曾報道。至於業主,物管和銀行在「蝕到空虛」的情況下,如何生存就真是「木宰羊」。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國內外的投資和生意,肯定不如一些政府部門和地產發展商般「繁盛」。

dtwchan@yahoo.co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