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9, 2009

強盜分贓故事反映掌握資源優勢 (刋於11月25日的信報財經版)

上文提到五個強盜分贓的故事可以反映在商場上能夠握着重要資源,(可以是客戶、重要原料等等) 能夠奪取最大利益而只須留下一點點去「養」它們的合作夥伴,上次還說到這模型跟投資態度的關係。

說到投資態度的問題。這個強盜分贓模型中除了老大要決定怎樣分配的問題外,也有其餘老二至老五的投票抉擇的問題。老二當然好辦,但是老三至老五之間的決定說說容易,要真正克服情緒上的不滿而願意接受一丁點的回報,其實非常困難。當時機來到,要賺夠離場和止蝕時,就更加難做到。

有期限的衍生工具,無論是期貨、期指、期權、「窩輪」(期權的一種)和結構性合約等等都是有期限的工具——限期一到,除非超級「價內」,否則基本上是廢紙一張(現在連紙都沒有)。也就是說,它們是一次過的遊戲。

另外,這些工具如果是能夠在交易所或銀行作買賣,而且是標準化的產品,能夠大量買賣,發行商只負責依法例維持報價和流通量的話,那麼基本上就已經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對賭」,而是發行商變化一個供應商去賣一紙標準合約而已。

老大多少讓你贏點
由於發行商掌握了流通量和對盤責任,變相壟斷了市場,成為唯一的供應集團,因此在買賣合約時能把大量的利潤打上,也就是說,只要賣得出就有錢賺,所以他們是老大或老二(競爭落敗者);其他的市場參與者就只能夠是老三、老四、老五或老X而已。


身為老X,最重要的決定就在買了一張這樣的合同後,是不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止蝕(如果合同容許的話——如果不容許就寧可不買),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很簡單:你要麼就是賺了一點或者蝕了一點但拿回一些現金,又或者是一個仙也沒有(期權到期而價外或少量價內),甚至負債(期貨期指等等)。

可是,這正正是大部分投資者做不到的事。他們眼看老大們可以大賺,就老是認為可從老大們身上多贏一點。老大是會讓你多少贏一點,不然哪裏有人買,它們從哪裏賺錢?但是他們也不會太讓玩家大賺(至少不管你賺蝕),什麼各種各樣的走勢、引伸波幅、街貨量、貼士,不過是大大小小的銀幣銅幣讓你參與遊戲,再加上那一個金幣讓你去「賺」。

因此,要是因為想摸頂賺盡而不肯提早止賺,又或者已經蝕了點卻不忿不願止蝕離場,情形就像老三認為老大「應該」多分一點給他而殺了老大,最終落得老二全取而自己連原來可以得到的一個金幣都失去的下場。(和投資股票不同,凡是玩衍生工具,一定要止賺的,詳細有機會再談)
另外一點和商場或投資有關的是關於一家企業在一個行業中的位置問題。


老大的位置明顯地會盡所能地抽乾利益。這在全球的鐵礦石供應中尤為如此。三大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 壟斷了全球70至80%之間的供應量,其餘的由小型礦商供應。所有鋼廠都處於它們的下游。簡單來說,三大是老大,小型供應商是老二,各鋼廠是老三。

當然,與案例不一樣,這個遊戲是容許地位上的改變。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做老二和老三都會非常辛苦。老大自然全力打壓老二,不讓他們能夠成長;見諸於鐵礦石行業,它們本身既霸佔新礦,建專用運輸鐵路,建專用碼頭,大量買船租船,甚至炒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做對沖,讓小形生產商無法低價競爭,也無法用「質量」 競爭(好的資源被佔,又無法準時交貨) 。之後再尋找機會收購這些公司(如果有好的礦場在手的話) 。

日韓鋼商合作底因
就算是老三(鋼鐵商),一方面他們是客戶,因此老大不能不讓他們有甜頭;另一方面他們只能依賴三家寡頭壟斷的供應商,因此實際上處於下風。這種情況下,老三可以選擇「做大做強」 ,爭取上升成為老大集團之一,從此不用依賴。可是,這種做法,就等於一個金幣身家的去和一百個金幣的比拼。


由於除了資金外,尚有和礦區政府的關係,找尋合適的年期不同的礦區,開採和運輸的專業營運能力,以及管理債務和融資的能力,隔行如隔山,鋼鐵商不具備足夠能力做到以上各點。另一個方法去為老大集團的一分子,就是採取較為柔性的方法:入股三大並派代表入董事會。雖然不是收購也沒有營運權,卻能分享多少利潤。這正是為什麼日韓鋼商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上那麼「合作」的其中一個原因。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一家企業在其行業上的位置,以及該企業怎樣去處理其角色,亦能影響它的業績和表現。所以,某程度上,一般香港人習慣性取笑內地企業盲目做大做強的目標。
然而,站在他們的角度,無論對內對外,做到老大,控制到市場之後的利益誘因太大,實在難怪有此行動。


這些內地企業反而要注意的是節奏問題:什麼時候做大,什麼時候要放慢鞏固,到底用內部發展的方法還是拼命併購,還是先不用做最強卻可以進入老大集團,抑或是母公司先安於現狀,卻分拆一眾小公司暗渡陳倉,「農村包圍城市」,適當時候才重新合一搶奪市場等等。這些也是研究公司的業績和未來前景時一併考慮的問題。

強盜的分贓遊戲(刋於11月24日信報財經版)

在11月20日的信報網上版的《信博》論壇上,壇友曾雯海君貼了一個解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強盜分贓遊戲,在此讓大家討論。筆者從此遊戲的反應,聯想到一些跟商業和投資行為有關的應用,與讀者分享一下。

如何分贓獲最大利益
「首先,以下是該遊戲的設定,有如規矩,筆者直接轉貼自曾海雯君的博客:

有五個強盜: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五。

他們有一百個金幣需要分贓。

五個人都非常貪婪,也非常聰明。

但強盜們是遵守遊戲規則的。

遊戲規則是:

老大需要提議一個可行的分贓辦法,

然後由五個人一同投票決定是否通過方案。

如果有半數或以上贊成,就可以通過方案。

如果沒有半數或以上贊成,提議者就會被扔下海殺掉。

如果老大死了,就由老二提議一個可行的分贓辦法,

然後再由大家投票,餘此類推。

現在你是老大,你要如何分贓,才可以在獲得最大利益(記得他們全部都非常貪婪,也非常聰明)的同時,亦能保住性命?

你的提案是什麼?給每人實數多少個金幣?」詳見: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40980 )

要解開這遊戲,方法是先不要一次過解決五個人的情況,而是由二個人的情況開始推理。

假設只有老大和老二,次序規定由老大提出。由於只需要50%或以上同意就可以通過,老大單憑自己手上的一票已經可以「過骨」,因此完全毋須理會老二怎樣投票,更不用分任何金幣去買票。所以在兩個人的情況下,老大全取一百個金幣,老二則四大皆空。

三個人的情況就複雜一點點:老大的一票只有三分之一,不到一半,不夠通過提案,因此一定要拉攏多一票:到底是老二還是老三?

解決的方法是倒過來想,如果老大被殺,以後會怎麼樣?

一旦老大被殺,剩下的是老二和老三,由老二話事。情形就變回前述的二人遊戲的情況:老二獨吞一百個金幣,老三什麼都沒有。所以,老二有很大的動機去殺老大,而老三則模稜兩可:假使老大不願意分錢,老三是零;為此老三憤而殺死老大的話,結果其所得一樣是零。這就讓老大有了機會:只要他給予老三好處,老三就有動機幫助老大,那麼到底應多少?

五五開?三七開?
答案是一個金幣就可以了。理由很簡單:對老三來說,不和老大合作的結局是肯定的:一無所有。和老大合作,結局也很明顯:一個金幣。由於遊戲設定說明這些人貪婪而又理性,只會考慮利益而不是情緒,而且整個遊戲就進行一次,完事後不會再合作,不用考慮下一次被報復的問題,因此最理性的答案(卻不一定「正確」)就是一個金幣。

餘下跟從同樣的方法推理即可。由於和主題關係不大,四個和五個強盜的情形留給讀者們有空可自行推理一下。

回頭來看看這個例子中有什麼教訓:

第一, 無論在商業上還是投資上,都有機會遇上老三的情況。中國的製造業被國外處於下游的分銷商和零售商控制着,如果說老二是指國外零售商的競爭對手,那麼製造業就等於老三。一方面零售商不願意自己的供應商支持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也不願意也沒需要讓他們壯大。因此最佳的策略就是「吊鹽水」,讓他們有足夠誘因繼續合作,但是自己依然獨佔最大的利益。

工程的分包亦有同樣情形;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更用盡能夠定下遊戲規則的優勢。處在「我為魚肉」 的位置上,在實力足以成為老大集團之一分子前,就只有另想辦法壯大自己了。

當分析公司股票時,要考慮該公司在該行業的位置,以決定除了一般的財務因素外,有沒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除了在分贓的情況外,個人投資也可能遇上類似的狀況,特別是具有期限的衍生工具。由於篇幅所限,留待明天分解。

dtwchan@yahoo.com

Sunday, November 22, 2009

美國對華四大真正目標

昨天提及弱美元如何為美國目前的國策及淺釋其對幾類不同國家的影響,並集中討論中國的狀況;在資本賬不開放下,中國多印出來的錢被關在國內,在缺乏明朗的前景和優質的長線項目下,結果被用作炒股炒樓,最後更借投資移民至香港「洩洪」。
中國的2萬億美元外滙儲備、6萬億元人民幣居民儲蓄、已經流動在市場接近9萬億元人民幣的信貸,再加上搞基建時將增撥的經費,對於世界其他沒有生意的公司和「莫財」的政府而言,都是一塊大肥肉。


因此,中國以此儲備猛印銀紙兼開一大堆項目,絕對受其他國家和投資者(包括最窮的美國政府)真心歡迎,哪怕銀根寬鬆帶來人民幣滙價下降和中國物價上漲。何況人民幣滙價保持在低位,對美國的消費業(請人最多的行業)能夠起到穩定作用,也容許美國繼續濫發貨幣而不用面對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屬偽議題
因此,人民幣升值本身是個偽議題,重點是要中國採取一些令美國滿意的措施,而美國真正的圖謀估計如下:

一、短期的目標是要求中國繼續支持美債,而且最好不單止短債,連長債都能繼續支持。因為買入並持有長期的債券變相把錢注回美國政府,並且不用短期內大舉增加赤字預算。對美國將要開始的基建和其他花錢保就業保福利的項目提供支持。在貨幣操作上,把人民幣儲回中央銀行去買長債,等於減少人民幣的供應量並抬高其價格。

二、目標一只解決美國政府「莫財」的問題,卻對解決美國人(尤其是製造業工人)的失業問題幫助不大。不過,中國將要在鐵路、油管氣管、能源供應、礦業設備升級、電訊設備及自動化生產設備等大灑金錢,大大小小的美資公司如Caterpillar、GE、Ingersoll-Rand、Fluor及Honeywell等已虎視眈眈。偏偏目前中國在這方面主要是惠顧德國和法國公司。近年部分國企如徐工、三一重工或中聯重科亦開始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除少數美國公司(Caterpillar及GE)外,大部分均不得而入,恨得它們牙癢癢。由於這些重工和高端工業產品屬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工業,加上對智識產權的憂慮,主要都是在它們本國生產,對解決工人的失業有利,也能加強工會對奧巴馬的支持。另外,只要能夠取代德法或平起平坐,則有助減低經常賬赤字。在貿易較平衡下,變相抵銷了人民幣部分升值壓力。所以為什麼奧巴馬會「以德為師」,其奧妙在此。

三、此目標和目標二平行。如果人民幣能採取像香港、加拿大、澳洲或其他不抵觸兩地法律的形式來到美國消費和投資,自然有利美國經濟復蘇;尤其東亞文化特別鍾情房產,相信美國政府對此或多或少抱有期望。

四、更長期而言,美國希望中國盡早開放資本賬和國內市場,而且愈早愈好。首先,美國可以趁中國市場各方面尚未成熟時,讓中國市場也跟隨美國的慣例和規律運用,讓美國公司較優勢的競爭力和對自由市場更佳的適應力,能夠更有力的發揮;其次,美國本土較公平有效的市場也可以把積存在中國欠出路的資金吸收,甚至連人材也吸收,延續和壯大美國的研發能力。資本賬一開放,人民幣滙率將如亞太經合會中初稿說的「根據市場機制浮動」,自然就無所謂升值不升值的問題。

僅一目標成事機會高
觀乎在亞太經合會最後定稿時刪去「人民幣根據市場機制浮動」一句,以及事前狠批美元貶值的勢頭來看,目前中國肯定不會答應目標四;對於目標一只會有適當的支持,而且集中在短債以避免「人仔」有大波動;目標三方面,中國會提反建議要求中國在不受國會的干擾下在美國本土投資。

較大的可能當屬目標二,應付這種情況中國比較駕輕就熟,也容易讓奧巴馬向美國國內商家和工人交功課。真是一舉兩得,而且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利用美國產品平衡對歐洲產品的依賴,加大籌碼應付歐洲以嚴格標準為工具的保護主義,是有利無害。
作為投資者,相信會發覺各國為解決失業問題都會增加公共工程項目,而從金融海嘯爆發至今已一年多,有關工程應該於來季開始上馬。因此,對原材料、設備器材及相關融資安排的需求將提高,相關的股票價格也將出現相應變化。各位讀者宜多加留意。

dtwchan@yahoo.com

奧巴馬訪華

奧巴馬訪華是最近一宗大新聞,當中除了顯示出全球政治格局變化外,如果和早前的經濟新聞串聯一起:G20決定不退市;英國可能要加大量寬的力度;澳洲和挪威卻又偏偏加息;中國則收緊二房信貸;美國要求人民幣滙價上升和其眾議院剛通過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法案,其實可以千里來龍,總結在美國總統訪華之行上。


促中國支持弱美元
這就是美國要持續弱美元的政策,而且要求中國(和日本)繼續支持的原因。上文提過,美國是否退市要看實際上其聯邦儲備基金的操作而不是只看其基準利率。而從其對上一周的國債買賣來看,儘管出現在拍賣時十年期和三十年期國債的孳息都分別比上次上升20和40點子,但隨即在當夜二級市場即時下跌,只約淨升2個點子,並穩定在此。聯邦儲備基金利率從一度接近0.25%,被壓回至今早的0.1%。



奧巴馬說的什麼要做出口大國,還強調什麼「德國能,為什麼美國不能」,恐怕主要還是政治多於經濟因素──始終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二成來自工業,真正的經濟命脈還是在佔67.8%的服務業。



再者,美國工人的工資數倍於中國工人,工廠地價或租金亦遠超中國。因此,就算美國真的想搞出口,也不會是中國一向出口的成衣、玩具、家電等等勞力密集的行業。同樣也不會是已經日薄西山的汽車業。奧巴馬的說法是以德國為師,這是一個暗示:高端工業產品。



經濟活動與炒賣不同步
這話題明天會觸及。現在先討論更為根本的事情。美國為了保持經濟不致因缺乏新的貨幣流動而導致房貸和銀行信貸重新收縮,必須繼續投入美元,其實際操作則通過國債的買賣完成。因為有大量的美元流入國際市場,對於各地的貨幣價格上升,同時亦造成各地的資產價格在熱錢流入上飆升,帶起通脹。



但是由於經濟活動其實沒有和炒賣同步,因此無論個人入息和失業率都沒有改善,這樣就形成各國政府最不願意見到的滯脹。對於其通脹較經濟低迷緊張,又或者懼怕其國債在高預期通脹下,失去吸引力而難以籌錢的國家,如澳洲加息以保障政府的融資能力。對於其他經濟低迷的國家如英國,則會繼續甚至加強量化寬鬆,以加強貨幣的流通和信貸。



至於中國則由於其一向以出口導向,主要市場又在美國的關係,其貨幣政策是盯緊人民幣兌美元的滙價。儘管在這三年間人民幣一直有上升,但是其實由2008年開始已經頗為穩定在1美元兌6.83至6.84的範圍內。



因此,一旦美元供應量增加,為維持人民幣的滙率穩定亦需要跟着提高其供應。【圖一】和【圖二】分別顯示了美國和中國的至今年M1和M2這兩類的貨幣供應。無論是M1和M2兩者都是節節上升,而且在M2人民幣的上升速度比美元更快更穩定。



如果計算M2的美元和人民幣的比率,則由年初的6.0241,上升至9月份的7.0250。雖然這並不是滙率,但是明顯地廣義貨幣的供應上中國比美國更「勇」 ,因而也造就了早一陣子股樓兩熱的局面。



借投資移民「洩洪」
可是,同樣地在整體經濟活動和股樓炒賣活動脫節的情況下,中國無法通過直接加息去控制炒賣風,但是又由於本身資本賬不開放的關係,不容易出入,結果才出現借投資移民去「洩洪」的現象。



這些情景不只是香港人感受到,連其他各國都看到。很自然地他們也就打中國錢的主意。他們既希望中國的熱錢能投入到他們的國家,甚至連其資金的主人也一併到訪,甚至居留,同時促進投資(機) 和消費。



與此同時,他們也希望中國政府繼續印銀紙,並多開放其國內的項目讓他們能從中賺錢,這兩點正好和弱美元政策扣在一起,明天續談。
dtwchan@yahoo.com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金股與聯邦利率有關係嗎?(刋於2009-11-11信報財經版)

昨文提起美國聯邦儲備基金息率和基準利率及道瓊斯指數的關係,意猶未盡,今天再多解釋一下。首先,前二者和標普500指數的關係和道瓊斯指數的關係非常相似。不過,趨勢更明顯,只是波幅更大而已,尤其是在6月後,標普500指數一直都處於約四至五星期的小上落周期。

與此同時,聯邦儲備基金息率亦處於同樣的小周期,兩個周期相隔約一至二個星期。基本上是要息口下降後一周,指數才跟着上升至一個短期的高峰。同樣地,在息口上升後一周,指數才跟着下降。明顯地,聯儲局供應金錢會令股市上升。那麼港股、上證指數與聯儲局「放水」有沒有一些關係?

恒指仍受美國利率左右
看【圖一】的話,港股在總體上的趨勢和聯邦儲備基金利率的上落關係不強。不過,也有較強關聯的三點:第一、當基金息率高至接近基準利率的上限時,港股在那時候跌到新低(不過,之後的整體上升趨勢就不大和聯邦基金息率的上落有關聯);第二、港股每四至五個星期的小周期上落卻和聯邦基金的息率周期性上落,有驚人的相似性,幾乎是聯邦基金息率一下掉後的一個星期,指數就會上升,反之亦然;第三、由6月起聯邦基金利率整體下滑時,恒生指數就總體地上升,這說明香港仍受美國市場好壞而上落。


至於上證指數的走勢和聯邦儲備基金息率的關係。由【圖二】來看,關聯度比香港和聯邦儲備基金之關係更薄弱。除了最近三至四個月也是和聯邦儲備基金的上升「背馳」以外,其餘的時間上證跟美國的聯邦儲備基金的關係不深。中國的市場另有其本地規則;而香港則很像把美國和中國的圖加起來一樣。

量化寬鬆改變傳統智慧
把四個股市的表現和聯邦儲備基金息率比較後會發現:傳統智慧——債券價格上漲;股票價格下降,反之亦然。在量化寬鬆的情況下並不準確,尤其重要的是此四個市場有兩個是以美元結算,另外,二個基本上和美元掛鈎。市場本身的特質以及量寬的派錢方式,反而更為關鍵。


把黃金的價格上落跟聯邦儲備基金息率比較就更有意思。一般的常識都把金和債券的價格視作此消彼長互相競爭的功具;又或者以利息的角度看,黃金在惡性通脹的預期下大漲,而同理則就算基礎利息不改債券孳息亦會在同一預期下增長,並預示債券價格大幅下降。可是,看【圖三】的話,卻會發覺此說並不完全準確。

在2009年6月前,可以看到黃金的價格和聯邦儲備基金的利率齊上齊落,的確有債券價格因實則利率上升而下跌,引發通脹預期令黃金炒高。可是6月份後,卻更多顯示金價竟然和債券價格同步上落,甚至連金價的四至五個星期的小周期的波幅,也美國國債的價格的上落完全同步。
這現象亦不難理解:在量寬下美債的價格被聯儲局的回購行動穩住,然而,在美元的大量供應下,美滙的價格不斷下跌,由6月初約81強,下跌至10月底約75,補償了部分的債券價格的「上升」。


可是,縱使如此,目前美債的表現仍然能和黃金並駕齊驅,而非此起彼落的格局,也就是說起碼到目前為止,美元仍然受到市場信任——儘管信任度已下降了不少。

美滙轉強 金價回落?
另外,由於世界經濟不景和生產產能過剩,美滙亦被生產國欠產品價格談判能力引致消費物價沒有大幅上升的情況下被穩住。此二項因素不只令美滙維持信用及穩住債券現價,同時令市場在資金充沛下流向流動性高的股市和金市,形成股、金、債齊鳴的格局。


如果看圖,美債大量供應的一個五星期的小周期又就快完結(這是跟美國拍賣債券的方式有關,以後再談) ,黃金則處於五星期的小周期的第二周,到第三周時如果債券供應如期收縮,則黃金的小周期亦會隨之而到達回落期,這是短線的可能性。

以長線而言,黃金價格一直維持升勢,但關鍵是一旦美國政府在金融體系稍為穩定,需要採用低息而不是量寬去籌錢搞醫療福利和製造就業,減少貨幣供應並隨之而在0至0.25厘範圍內,透過美債買賣的操控,達到「不宣而升」 而且逐步挨近0.25厘時,黃金會否因美滙重新增強而跌回2009年年初的價格?

再者,一旦經濟處於溫和復蘇,通脹沒有預期般高企,尤其是消費物價和樓市也沒有大幅攀升時,黃金又是否能維持其長線上升的動力?尤其是各央行都不願見到法定貨幣真的因惡性通脹而喪失支持?這些是金甲蟲應該又考慮的「另一面」 。

題外話:原本想提及美國短期債券和聯邦儲備基金利率的一些關係,篇幅所限,以後有機會再談。
dtwchan@yahoo.com

聯邦儲備基金利率及美股關係 (刋於2009-11-10信報財經版)

前文提及美國退市與否並不在於目前是不是會加息,而是會不會先把息口由0至0.25厘改回原來的水平,只盯着一個明確利息。要理解這個原因,首先重溫一下美國的貨幣制度。

買賣美債控制
一般對於所謂印銀紙的認識是用印刷機把銀紙印出來。其實在美國並不如此。他們利用美債在公開市場的買賣,以控制有多少錢流入銀行體系。


傳統上,當聯儲局要減少貨幣的流通時會多賣債,而為了令債券更吸引,他們會提高票面息。如此一來,各銀行和機構將動用更多的現金交換債券作為資產,結果他們手上可動用的現金減少,他們能借出的流動資金也會減少,從而達到減少流通的效果。

反之亦然:如果聯儲局要增加供應,他們會減少賣債,並減低息口令更多的現金留在銀行和機構,令他們可借出的現金增多,並達到增加貨幣流通的結果。

簡單說,假設你手上有100元,目前息率是四厘,現在拿了50元去買五厘的五年債券,你手上的現金就只有50元。如果以後息口下降至僅一厘,你的債券價值高了,你賣出了25元價值的債券套利,那麼當時當刻你的現金有75元。那麼到底什麼可以顯示聯儲局的方向?就是所謂基準利率(target rate) 。

基準利率非強制性
然而,基準利率並不是一個強制性的標準,而是一個指標。要體現就依靠各聯儲銀行實際操作時所用的債券票息,而其代表則是聯邦儲備基金息率(FED fund rate) 。


聯儲局的操作一般都會使聯儲局儲備基金息率儘量貼近基準利率,如【圖一】和【圖二】所顯示,直至最近真正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後才有改變。

所謂量化寬鬆,其實正是政府不只賣債,亦積極在市場上回購,以供應更大量的流動資金到市場上。再簡單地說,在量化寬鬆下,聯儲局可以用50元拍賣美債後,再跟買家用60元買回。

在一進一出中,變相「泵錢」入銀行和各大金融機構中。但是如此積極參與買賣,並且要跟貼各項資產市場趨勢,則聯邦儲備基金息率的上下幅度和頻密度亦相應增大。另一方面,基準利率卻又不宜經常改變,結果就是用一個範圍內的基準利率(0至0.25)去代替一個準確的數字。自利率由去年年底改成0至0.25厘後,聯邦儲備基金的上下波幅遠超從前,而且並沒有緊盯着某一個數字變動。

由此可見,目前美國的利率走勢和通脹率(如果以物價指數定義的話) 的關係不大——物價指數的上下遠小於聯邦基金息率。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把同時間的每周的道指和聯邦基金息率比較一下,如【圖三】示,會發現兩者間基本上互相背馳的關係:當聯邦基金息率向上,即資金成本較高的時間,道瓊斯指數是向下的,反之亦然。

宜留意聯儲局實際行動
更有趣的是,再細心點看,一旦聯邦基金利率扯高至接近基準利率的上限0.25%時,約一至二周內,道瓊斯指數就會形成約四個星期的下降周期,並跌至一個月低位。


另外,由2009年6月底的那一周起,隨着聯邦儲備基金息率一直往下走,而且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不到0.2厘,近期連0.15厘都不到),道指就總體向上,雖然上升坡度遠沒有聯邦儲備基金息率下降坡度急。

由此可見,其中一個左右最近這約九個月的美股變化的重要因素是聯儲局供應貨幣的速度。當然單憑這一點並不足以估計(實際亦無從估計) 美股將來的走勢,但是卻可以視為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並且不再只聽聯儲局自身的發布,反而應留意其實際行動。
dtwchan@yahoo.com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中國游資惠及美國(刋於2009-11-4信報財經版)

昨天提到國外旅遊銀聯信用卡有優惠和新加坡買樓移民團和美國國策有關,到底如何有關?
購買力。這是美國需要的。


回想一下最近香港的樓市,甚至澳洲的樓市(這倒是欠缺數字實證,只從身邊的中國朋友得悉一二),都是被內地有能力向外移民的人所推高的。另外,看看香港的商場的主要顧客都是中國過來的遊客,他們驚人的購買力亦早被港人熟知。

某程度來說,估計甚至中央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有能力多花錢的人往外使錢,避免讓過多的遊資留在國內炒起各種物價,引發經濟活動沒跟上的物價上漲和進一步拉闊貧富距離,令國家不穩。

上升到企業層面,這自然是演變成國企四出購買資產了。除了銀行和資源,房地產亦是無論中國人還是中國企業都有興趣。

美國樂見大陸炒樓團
美國的金融海嘯的震源不正是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腳軟開始嗎?如果中國人像八十年代的日本人大舉到美國買房產,不就令到美國的房產重新活化,並一舉解決美國按揭證券的問題嗎?再加上中國人赴外旅遊所帶來的消費,雖然是錦上添花而已,但是能把消費氣氛改善,再加上房產活化,至少令美國的復蘇多一個正面的因素。


但是要有吸引力,除了賺錢前景什麼之外,還有一樣條件:抵(價廉物美)。弱美元,只要仍然能維持起碼的信任,對這點是起正面作用的。然則這也是個限度,因此,更上算的是別人的貨幣更強。

弱美元加上強人民幣,這必定有利美國的「出口」,不過這不是工業製品,美國的經濟主力不在於此。美國「出口」的是美債和一大堆現時來說低迷蝕錢的資產,「出口」這些東西所帶來的美元才能真正「改善」美國國家和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改善了,才能令銀行願意借錢給企業和個人,從而復蘇經濟。

弱貨幣有長處
此外,對着中國以外的國家來計算,弱美元亦有助美國去競逐資金。可是,弱的貨幣不是應該令到其相關資產的吸引力減弱嗎?不會。弱的貨幣只會在市場對它的期望更弱才會失去吸引力。一旦市場共識到該弱貨幣無可再弱,又或者其競爭貨幣已經因太強令到資金流入的欲望減弱,以及其央行改變政策減弱貨幣時,則該弱勢貨幣的資產反而變得吸引,撈底行為出現。因此不但銀行和房產公司可以喘口氣,連其他各種項目都會得到資金,甚至有一天又有新產品或新服務出現再風行全球。


這相信是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並以美元泛濫去迫其他國家加息的隱藏理由。順帶一句:美國會不會加息不是最關鍵;最關鍵是甚麼時候聯邦基準率不再是0至0.25%而是準確地定在一個數字上,管它是0.01%, 0.10%, 還是0.25%。這樣才標致着量寬的結束。

dtwchan@yahoo.com

內地短訊十則(刋於2009-11-3信報財經版)

在上海工作,手機短訊是一大資訊來源。現在精選十則和大家分享,給大家感受一下內地由2月至現在的氣氛:

1)2月20日:XX豪園國際化社區介紹會,2月28日下午14:00,滙川路六十六號,XX銀行獨家折扣優惠禮遇;附加金融海嘯下的避風講座。

2)3月20日:XX企業會館,地鐵二號線江蘇路站上蓋,全新5A甲級寫字樓,八十三方米僅售212萬元人民幣!出租回報可達6.5%以上!

3)5月20日:絕版江景別墅XX郡一期三十九席售馨,二期總價108萬元起,首款20萬元擁有230方米別墅空間,三十五分鐘達中山公園下周價格全面提升。

股市反彈後較少
4)6月10日:中行人民幣「周末理財」 ,周五起息,周一到賬,年率約1.2%,助您提高股市閒置資金收益,售至每周五下午3:15詳洽網點「XX銀行」 。


5)7月25日:靜安區的翠湖天地XX麗都一百七十二方米的三房,三面帶露台,實用面積帶200多方米,860萬元人民幣帶高租約出售,看房:XXXX

6)8月19日:我行正熱銷全新人民幣「黃金掛鈎保本投資產品」 ,持有至到期保証最低回報,潛在年化收益率或可達5%,認購期至8月28日。XX銀行中國。

7)9月29日:國慶期間於日、韓、美、澳近四十家指定商戶使用XX卡,盡享銀聯優惠,給您更精彩假期,詳詢xxxx。XX銀行中國。

8)10月20日:市中心武康路近五原路稀有房源出售九十方米,僅售368萬元人民幣。法租界不可複製的中心地段稀有房源最佳樓層有意者聯繫xxxx。

9)10月23日:XX麗苑緊靠華山綠地的頂級豪宅,位置比華山夏都更佳,原為英國高富諾的資產現分拆出售,面積二百二十九方米起;預約xxxx

10)10月29日:11月14日組團赴新加坡考察房產,投資一線海景房,最大房產商XX機構房產投資移民推介會,本周六香格里拉酒店,詢xxxx《新民晚報》A2版。

2至3月時,市場都是以回避風險為主,而且那時候寫字樓空置率高,甲級建築甲減級/乙級地段的寫字樓經常求租,甚至求售。這些短訊由6月起開始較少見。這剛剛配合股市大反彈的時期,或許讓某些公司願意重新再進來。

內地人買金保值
另外,6月至8月時經常有短訊關於掛鈎產品和黃金產品。儘管那時候上海和香港股市回升,不過內地居民的信心還不是很大。

筆者去過這些研討會,與會者多數手中已經有現金和一些股票,也有自置物業。可是,雖然已經在內地股市賺了一筆,但是他們也對內地的股市不很放心,總希望能夠分散到一些較穩陣的資產,尤其是國外資產。另外,他們對美元的信心不是很足,所以都想買點金作保值。

XX麗都、武康路近五原路稀有房源,和XX麗園在地段上相去不遠,雖然那「稀有房源」 所處的是法租界區,理論上更值錢。

以呎價論,前二者分別是5萬元人民幣/方米(折合約5682港元/方呎) 和48000人民幣/方米(折合約4646港元/方呎)。後者筆者致電查詢時,叫價亦約48000人民幣/方米,但是「可以談的」。如果在6至8月時,叫價應該可以再多約10%。

樓價高於07年
現在價格雖然有點回落,不過和2006和2007年比仍然高約10至25%;法租界,尤其是使館區,價錢頗為堅挺,不過成交也少。此外,XX麗園的個案值得留意:不少國外的私投和資產管理公司都在去年高峰入左不少「蟹貨」,一直難以套現。


在樓價剛復蘇時還是只肯整座大廈出售,結果過了幾過月,連銷售員/分析員都炒了一堆,還是毫無起色,現在只好「死死地氣」分拆出售了,估計等一下的話,還可以狠狠地殺價。

不過,倒是第七和第十則最有啟發性:前者是到國外旅遊銀聯信用卡有優惠,後者則是最近有名的買樓移民團;此二者甚至可能與美國的國策拉上關係。

詳細為何?下次分解。
dtwchan@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