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5, 2010

金融海嘯預示後石油經濟﹖(刋於2010-3-30信報財經版)

現代經濟能夠出現具備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是以石油作為能源基礎。

石油未出現前,主要能源都是短時間或同一兩代從太陽幅射所轉化的化學能和物理能:無論是運用動物的肌肉力量或是運用儲存在植物的能源,還是受太陽幅射產生的風和水流動的能量。正因為用的是一代以內的能源,所以用了就需要時間重新積累,並大大受制於大自然本身能從太陽轉化能量的能力。

這也令資本累積規模因發展無法超越大自然的效率而受限;信貸規模亦因前景有限而無法大規模擴張;研究的力度亦因無法建立於大量資源而胎死腹中。

存量很大 可盡情運用

石油的出現卻改變了這情況。它是上千萬年,甚至過億年所積累的化學能,由於是預先儲存好的,故此和現在的大自然轉化太陽能,以致其他能源的能力無關,也由於剛被發現存量很大,所以能盡情運用。

換句話說,石油容許經濟的增速不再受現有天然條件限制而大幅發展;又由於這種發展速度帶來巨額的回報,這容許更冒險的借貸和集資條件,也容許更大膽的新技術研究開發。

當然,煤、氣和鈾理論上都是預先儲存好的能源,但是煤運送不便,污染更多;氣尚需液化輸送;鈾則就算撇開其輻射污染不談,存量亦不如石油之多。除此以外,此三者都缺石油一大好處:石油副產品如塑膠、化學肥料、藥品、各種化學劑的低價原材料。

因此,現在石油帶來的危機並不只是環境污染的問題,也不是尋找替代能源的問題,而是整個經濟模式在上次能源革命後又將出現另一次的革命。

現在的替代能源技術,無論是太陽能、風能、水能、植物乙醇等等,都只是將現在的太陽過來的幅射能源,即時轉做電能或者作短期的儲存,但是仍然受制於現在環境的狀況,而不可能像石油般「任用」。而且,以現有的技術而言,這些能源每平方面積土地所能轉化的能源都比不上石油。氫基燃料電池採用水做能源,供應量雖大,但是又爭奪對人類而言更為珍貴的水資源。

一旦缺乏廉價可揮霍的能源,並要轉向和自然環境轉換能力和對空間徵用掛勾的新能源,則現在發展的速度無可避免要慢下來:消費不能像以前旺盛,變相對生產的要求減低。依附在供求關係上的金融和法律等服務亦同樣減少(或和現在的內容不同)。新開發和研究也會在更嚴格/更高的資金成本和機會成本下開展。結果,對未來的發展所帶來的回報及風險,也要重新估計並提高。

屆時,在失去可揮霍能源而前代「遺留」的人口尚多的情況下,自然會採取減少生育來應付(某程度上現在已經發生)。在一代後,自然又會發生產能過高,土地使用率下降等問題,連長遠的土地價格和附帶租值亦會受影響。至於勞動力則比較看到時的科技發展如何——不過,仍會受不用石油這類能源的影響。

重新與黃金白銀掛鈎

理所當然,所有由不用石油而引起的資產價值變化,最終對政府的財政有影響。政府稅收和服務費固然受較慢增長的經濟影響;其他項目如土地收入、發債、以致只依靠信用為根本發行鈔票去應付開銷亦通通受影響。對長遠經濟預期增長減慢,收益減少,同時會令人對政府融資要求更高,甚至失去興趣。政府面對收入減少,卻上代老化人口仍然要受照顧的負擔。

石油經濟的結束反映在債券上,將是長債價格脫離一般孳息曲線規律和中短債現價而逐步攀升。與之同時,長期而言,任何主要靠政府信譽支撑的法幣,都要面對經濟形態改變都會有機會發生信心危機。

屆時不是政府想出辦法應付,就很有可能重新要以黃金及白銀或者其他實物為錨,虛擬經濟重新和實質經濟接軌連動。剛剛發生的金融海嘯其實會否是後石油經濟來臨的前奏?

dtwchan@yahoo.co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