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4, 2009

美國,中國,香港

一.
有幾項美國在上週公佈的數據值得注意:
1. 本週新領失業救濟的人數跌至565,000,為本年新低。

2. 本週持續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增加了159,000,創新高至6.883million。

3. 美國連鎖店6月的銷售額和去年同比下跌5.1%,延續5月下跌4.6%的趨勢。好消息是平價必須品的消費因替代作用而上升;當然,中至貴價貨就繼續收縮。

4. 6月份ISM非製造業指數是47,比5月份的44上升了3點。但是仍然低於50,即收縮中。

5. 6月的ISM製造業指數是44.8,比5月份的42.8上升了2點。但是仍然低於50,即收縮中。

6. 美國十年期TIPS國債的拍賣孳息是1.920%,bid/cover ratio 2.51;同期的十年期國債的拍賣孳息是3.365%,bid/cover ratio 3.28;兩者息差約1.445%。和上次同期(四月份)的1.361%比增加了0.084%。可是這次十年期國債的拍賣總額只有19b,遠少於四月份的28b,而bid/cover ratio達3.28,遠勝於四月份的2.49。

7. 兩星期前的M2的供應-36.2billionUSD。比對再前一週的0.3billion大幅下降。

8. 上星期美聯儲局的淨結餘是-9.5billionUSD。比對再前一週的-9.6billion輕微上升。

由上述的情況看來,無論在製造業和零售業,惡化的速度都減慢了:至少在年初那種價格再便宜都乏人問津的情況已不復見。和兩星期前公佈的耐用品訂單交差分析,現在正處於存貨消化期。這也同時顯示一般人的生活開始正常。如果再加上上週公佈的新領失業救濟金數字比預期好,看起來最差時刻好像不遠。

可是,假使把持續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創新高和連鎖店的銷售額的持續下跌再加上兩週前公佈的耐用品訂單的所謂增加(其實完全是因為存貨下跌速度比現貨銷售速度更快所致)一起解釋的話,恐怕就沒有那麼樂觀了。儘管庫存正在降低,但是真正的新訂單亦在降低,而持續性失業人數的增加只會說明除日常必需品外其他的消費會維持在低水平,更甚者,再有甚麼意外出現,則消費環境會更差。


美債的走勢,聯儲局的行動,和M2的減少都顯示到美元的地位短期過關長期卻"危危乎"的狀態,結果明顯地聯儲局已經減弱美元的"印刷"。其中一個旁証:美國的真實聯儲備基金在年初的基金利率非常接近甚至遠低於基準利率(負數);但是最近卻徘徊在接近基準利率的最高限度的0.25%(有時更超過10個點子)。而短債的受歡迎情度不減,也顯示了投資者對前景不如前兩個月拚命炒作消息時般樂觀,對通脹的預期也沒有先前那麼火,對美元長期的前景卻又懷疑不減。

在如此情況下,美國想要把資金留住,某程度來說沒有想像中困難:關鍵在於美國還有沒有甚麼項目能讓資金留住。本來以美國的研發項目之多,這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在孳息率被扭曲的情況下,資金都寧可炒作也不願投入在回報期較長的項目。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在前景不明朗而又心知肚明自己其實係"2仔底"的情形下,誰願意去冒險?再加上美國的"形象"不佳,大有被中國蓋過的勢頭,讓創投基金亦飄洋過海到中國找機會。因此,奧巴馬政府如果不搞為新工業鋪路的基建和直接的資金投放,不願大刀闊斧去整頓金融業以及調整合理的資金成本作為下一輪的刺激方案的話,則美國經濟恐怕會陷入較長期的低迷中


二.
順帶一提,美國的長期低迷對中國是雙刅刀:一方面它令到中國有更多的資金流入,推動更多項目的發展,也有利產業和消費行為的細化和專門化,有利發展中國的內需市場;另一方面,中國整個社會體系的落後卻又令這些難得的發展機會和資金變成貪污腐敗機會不均,嚴重窒息社會的創新,反省和改錯,阻礙經濟發展和國民身心生活水平的進步,結果只會斷送這難得的機會

中國上週公佈了一些經濟數據,引用信壇在7月10日的欄目:"中國出口連跌8個月,6月份按年21.4%,略差於市場一般估計的21%,但比5月份的破紀錄跌幅26.4%有改善。按月比較,6月份出口長7.5%。進口跌幅則顯著收窄,由5月份的按年跌25.2%,收窄至6月份的下跌13.2%,優於市場估計的20.3%跌幅。6月份外貿盈餘82.5億美元,不計每年首兩月受農曆年對進出口數據的干擾,貿盈是兩年來最小。上半年合計,出口按年跌21.8%,進口跌25.4%,貿盈969.4億美元,按年減1.3%。"

由上述的說法來看,再加上火熱的樓股兩市,很容易有一種感覺:中國經濟不受影響,或者影響不大。但是,當大家想一想,前後六個月中國已經報稱擴張了近六萬億人民幣的信貸(當然我懷疑有水份—基建和派錢都沒能派到4萬億,股樓再炒也用不了兩三萬億吧),等於全中國人的銀行存款,或者兩年的GDP,或者2萬億美元外匯存底的40%強,這麼驚人的數字才換了股市升值60%,樓價升值30%,外貿比預期跌少了幾個巴仙,個人消費增加20%(5月的數字),就如此而已?要拿自己總流動資產的20%(6萬億人民幣)去換取(8-4.3%)=3.7%額外的GDP的上升(約1千1百億),資產回報只有1.85%,值得嗎?或者應該說,這個刺激的措施真的如官方和不少投行所渲染得那麼有效嗎?


三.
冰火交會,香港的股市忽冷忽熱,實屬正常。回應BL兄昨晚一問:怎麼隔夜拆息越來越低?潛在的估計,會不會銀行水浸得緊,所以下一輪會谷上去?

筆者手上沒有數據,所以一味靠估。不妨換個思路想:資金成本(價格)一樣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資金價格便宜(而且資產市場沒有通縮),既可以因為供應充裕,也可以因為需求不足。如果是前者,則供應量會上升;同理,其匯價會下跌而HKMA的結餘也會上升。可是,以已公佈的消息看來,這一兩天外匯結餘沒有進一步大升,相反在美國資金已不聲不響的從市場中抽走,估計香港的外匯(和港匯)的供應量沒有增加。因此,很有可能是相反的情況:對港元的需求下降。由昨晚11pm的港匯上看,USD:HKD = 7.7519 > 7天平均的7.75093,CNY:HKD = 1.13620 > 7天平均的1.13591;港元的需求似乎減弱,或許預示熱錢觀望,並且可能撤離市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