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澳洲加息——沒落開始?(刋於10月28日信報財經版)

澳洲儲備銀行早前加息0.25厘至3.25厘,爾後引發對澳洲這原材料豐富的國家的經濟有憧憬,連儲備銀行的發布也認為,經濟因原材料的需求而好轉,導致失業下降,工資和消費力上升,並有可能因此引起通脹。於是澳洲政府率先加息以壓制快將出現的通脹。由於中國是原材料的大買家,連帶也對中國前景充滿信心。

眾所周知,原材料是澳洲出名的一環,可是原材料行業對澳洲的就業率有那麼大的影響嗎?

沒有。到過礦場的人都知道,礦場除某些情況下開挖時雖然需要機手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是全自動的,和成衣廠裏坐着幾千工人做縫紉完全兩樣。

礦業工資增7.8%
大話怕計數,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編製的環球年報,2008年澳洲的GDP約1萬億美元,其中69.8%是服務業;工業佔26.8%;農業只佔3.4%。如果上澳洲勞工部查考一下,目前澳洲的總就業人數約一千一百二十五萬,其中只有約十五萬五千在原材料業工作,佔總就業人數不過1.6%。和全澳洲請人最多的行業零售業的一百五十五萬人比較更相差十倍。

再查考一下其公布的2009年9月的職位空缺的數字一看,其中金屬行業的指數只有22.8點 (100是2007同月的基數) ,較上月跌了1.6點,和去年同比下跌74.5%。

以2009年8月的職能空缺的數字計算(100點是2006年的基數),其中礦業最常請的職位:機手和固定站操作員,71點,一千九百六十二個空缺比上月升3.7點(但和去年同比下跌49.5%);移動站機手,69.4點,一千八百個空缺,比上月升1.5點(但和去年同比下跌51.7%);司機和機修人員,52.1點,四千五百三十個空缺,比上月改善4點(但和去年同比下跌43.7%);建造業加礦業工人63.3點,一千二百九十一個空缺,比上月增加1.3點(但和去年同比下跌51.4%)。

不過,就算把中層的算進去:工程師(所有的) 是95.5點,六千五百三十二個職位,比上月跌1.2點(但和去年同比下跌63.1%),總共出現的空缺才一萬六千一百一十五個,佔總勞動人口的0.14%,以失業率5.8%(約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人)計,只能解決總失業人數的2.46%。

以最近期澳洲公布紀錄的職位流失的數字,2009年2月單月來計算,光是零售業就已經減少三萬二千一百個職位,尚未計算其他的。就算這最近這七個月有改善,從職位空缺數字來看,所有的銷售人員(即不單止零售)空缺才二萬一千三百四十個,比去年同期下跌40.4%。

那麼工資因素又如何?這方面於礦業而言倒是正面的:最近這一季和去年同比改善7.8%,可惜與此同時批發和零售業這兩個請人最多的行業卻分別下降0.5% 和2.3%。

事實上,礦業從業員的叫價能力一向很強,因為他們的技能特殊,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間長,從業員供應一向緊張。此前他們的工資增長,打從澳洲礦業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谷底復蘇以來,就一直處於5%以上,7.8%本身並不特別誇張。再者,他們所佔的人數太少,根本難以由他們的工資增長去引發消費。證諸於零售從業員的職位空缺和工資雙雙下跌,零售業仍然處於不景氣中。

既然礦業新職位和工資都不足以可以影響澳洲大部分人的工作和消費力,為什麼要加息?

一種說法是壓抑樓市。但是如果根據澳州政府統計,從2008年三月起,八大主要城市中有五個:柏斯、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和阿德萊德的房價指數均在下跌。只有坎培拉和達爾文輕微上升,而霍巴特幾乎無起跌。連成交宗數都和2007及2008年比都下降,當然不排除個別是天價樓盤。

可是,以中位數和平均數看都在下跌當中。再加上現在尚有新的供應(亦可反映在建造業就業人數上升上),澳洲的樓價「牛」得幾耐?又何須打壓?

另一說甚少人提及:籌錢。澳洲政府愈來愈難籌錢。說起澳洲真正上漲的數字,自然是澳洲政府的財政赤字。如果用每年的6月加到下年的6月計,根據澳洲政府的網站提供的資料,打從1996年6月後,直至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第一次出現約313.339億澳元的赤字(之前一直沒有赤字) 。儘管在2008年澳洲的國債只佔其GDP的13.9%(約1390億美元) 。

但是,今年的赤字卻到6月為止,已經達190億澳元用來支持各項基建,醫療和教育,以及延長首置物業計劃等等,而且尚陸續有來,光是建立全國寬頻網絡就用去430億澳元,建設新碼頭要花3890億元,就更別說其他了。澳洲的外滙存底才330億美元(約366億澳元),再加上稅入減少,不賣國債又如何籌錢?

按常理,以澳元之強,澳洲原材料的豐富,應該很好籌錢才對。可是,站在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回報才是最大考慮。而目前澳洲和全球政府面對一個最強的競爭對手——貨幣弱得要命的美國。

吸引力遠遜美債
美國自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以來,憑藉美元可濫印的「資本」,在國債市場不斷注資,一邊壓低孳息曲線一邊為美國政府籌款。試想想要是能在拍賣中投得美債即日在二級市場,賣回給美政府就可以賺五十至一百點子,然後再做利差交易存款至澳洲賺約三百點的息差,加上槓桿就已經可以用半年時間賺一年息差;誰還願意買澳洲政府的國債而要鎖一年才賺約三百三十五點子的利息?既沒有本錢可以濫印銀紙,那麼為了加強其國債的吸引力(但又不令到資本市場崩潰) ,只有加息0.25厘,並做好繼續加息的準備。

此現象可以比較同時期相同年期的澳洲和美國國債的孳息變化:由今年4月減息至最低的3厘至10月加息前,澳洲的六個月短債的孳息由2.94%升至3.7%;同時間美債由0.42%跌至0.15%;2年中期國債的孳息前者由3.02%升至4.53%、後者由0.949%,只升至1.034%。但是,同時期兩者的CPI的變化卻沒有什麼差異。那說明了美債已經成為澳債及其他國債的競爭對手。

再換個角度思考,假設你是澳洲的銀行大班,政府加息對生意肯定有影響:一方面借出的錢要調高利息,等於趕客;另一方面,借入的錢的成本卻高了。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就只得加強投資在回報大和快的行業和地區,這等於逼澳元「走出去」,一面把炒風加熱,一面卻令澳洲國內中小企的經營在缺乏財力支持下經營困難。此外,投資在高回報的資產就要面對高風險,即加大澳洲銀行的壞賬的機會。

事實上,澳洲只是美債「人為地」高企的首個受害者而已。想想其餘欠債高,赤字上升,失業高,極待政府的錢去重振經濟的國家面對一個貼錢借錢的政府,在無能力鬥送錢的情況下,除了加息還能做什麼?

可是,矛盾的是,加息很可能把剛剛出現的疑似復蘇殺死。一旦如此,屆時資金更有藉口回去美國。「瀟灑走一回」後就「回家、回家」 。

No comments: